朱铭问道:“高丽的儒学如何?”
权通回答道:“我国儒学尊崇汉唐,数十年前,崔宰相首开私学之风气,有教无类被誉为‘海东孔子’。又有十一位大臣,相继开办私学,合称‘儒门十二徒’。自私学创立至今,无数平民亦可读书识字,儒学在我高丽已是大兴之象。”
朱铭趁机传播思想:“大明开国虽只一年,却已编修三部经典。来人,赐书!”
三位高丽使臣大喜过望,这可跟大宋不一样啊。
北宋后期虽然跟高丽交好,但始终不肯赐予高端书籍,甚至不准高丽使者购买。这是把高端书籍当成国家机密,害怕高丽将书籍带去辽国。
立即有宦官抱来几本书,皆为手抄版本,暂时还没大规模印刷。
分别是:《金州集》、《大学正义》、《中庸正义》和《礼记正义》。
《金州集》是朱铭的诗词文章合集。
《大学正义》和《中庸正义》,是朱铭之前的注疏改名。
《礼记正义》由翰林院官员编撰,朱铭负责审查修改,如今终于全部修改完毕。
权通负责把书抱住,李资亮跪下磕头:“多谢太子殿下赐书!”
朱铭说道:“既然以儒治国,高丽王室近亲通婚是否也该改了?”
此言一出,三位使者瞬间羞惭难当,因为他们觉得这事儿太丢人了。
高丽王室的婚姻,一直都是内部解决。
比如开国之君王建,把自己的九个女儿,全部嫁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让儿女们搞兄妹通婚。
第二代高丽国王,娶了两个亲妹妹,生下的孩子又兄妹通婚。
其中一个亲妹妹(也就是王后),在国王哥哥兼丈夫死后,又与亲弟弟私通生子。
这个近亲私生子,居然也做了高丽国王。
发展到现在,家族日渐庞大,也不拘泥于亲兄妹通婚了,主要是搞族兄妹、族姐弟通婚,甚至是还会跨辈分进行联姻。
高丽国内的儒士,对此腹诽已久,但国王和宗室根本不听啊,认为这是巩固和延续统治的必要手段。
如今被大明太子当面提起,三位高丽使节羞惭不已,恨不得在地上找条缝钻进去。
李资亮低头说:“小臣回国之后,必向国主建言。”
朱铭说道:“我也只是随口一提,高丽自有国情在,国主可以沿袭旧俗。”
又聊了一阵诗词文章,三位使臣躬身告退。
刚刚出宫上车,权通就用高丽话说:“同姓通婚实乃劣俗,近几十年来,群臣多有劝谏,不知陛下何时才能改正。”
“恐怕很难,”李资亮说,“此事竟已传到中国,今后的使节来到大明,该如何面对大明儒士?高丽必然沦为笑柄矣!”
李永叹息道:“不要谈论此事,君上自有定夺,吾等回去如实相告便可。”
三人开始阅读朱铭的赐书,他们对经典没有太大兴趣,反而更喜欢看朱铭的文集《金州集》。
这是因为高丽的儒学,还停留在唐时版本,对经典不是太看重,反而热衷于辞章之学,高丽儒生都爱研究诗词歌赋。
“这几首诗词,是朱太子的旧作,我在太学读书时就拜读过。”权通颇为得意道。
李永赞叹说:“朱太子真乃大儒也,诗词写得如此优美。”
李资亮继续往后翻阅,猛地拍大腿说:“快看这首《正气歌》,读之有浩然磅礴之气,直令人血脉喷张正气凛然!”
李永和权通连忙诵读,皆感震撼莫名。
权通说道:“此书若是传回国内,必引得万人追捧,朱太子在我国将声名远播也。”
三人讨论一通诗词,又开始谋划今后扩张领土。
如今的高丽,后来的朝鲜,全靠浑水摸鱼而壮大。
大唐把高句丽打崩了,新罗趁机扩张到大同江。
辽国把渤海国打崩了,高丽趁机扩张到鸭绿江。
大明把元朝给打崩了,朝鲜趁机扩张到鸭绿江以北,但很快被大明胖揍回鸭绿江以南。
朱铭今后的打算,是把高丽赶回大同江南岸去,若还有余力干脆直接兼并算球。
各种出兵借口都有,甚至还有充足文化战争理由:高丽王室近亲通婚,不符合儒家理念,逆乱人伦合该灭国!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