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新人 “皇阿玛!”弘书‘唰’……(2 / 2)

“是,上科共有226位大人登科,今岁是399人。”

“也就是说这次多录了180人,寒门的就占了一半多,不错,不错。”弘书感到满意,心里想着,看来他搞出来的五三还是有些作用的。

朱意远仿佛能听见他的心声:“是啊,这都多亏了殿下您出版的《五年模拟,三年科举》,今年的新科进士都在说呢,他们是看了这本书才进益颇大,侥幸考上的。还有人请愿,说那一册书都翻烂了,请您再出一册,造福天下学子。”

弘书摇摇头:“他们能考上是他们自己的本事,五三顶多时期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基础若不牢,多少五三都是枉然。而且这次也是皇阿玛照顾孤,殿试的题借用了些五三中模拟题的结构,才让一些人表现突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皇阿玛这次扩招的力度大。”

比如徐以烜,他的学识水平当然也是不错的,但还不至于稳坐二甲第一,不过他因为是弘书伴读的缘故,近水得月,不仅五三拿到的比别人早,按照模拟题写的文章弘书偶尔还会帮他批一批,殿试的时候自然是答道了胤禛的心坎上。

好在胤禛的理智还在,没有直接给徐以烜一个状元,只让他做了传胪。

朱意远觉得主子太谦虚了:“皇上增加取士名额,自然是造福天下的德政,殿下您的功劳却也不能忽视。皇上在殿试后都说了,这次之所以会多取将近一半人,就是因为学识不错的学子太多,舍了谁心里都不好过,恰好这几年内附的地方多,官员缺口大,索性才都录取了。”

“科举三年一次,以往每年取中的人数都差不多,偏偏这次学识够的学子人数激增,大家都说是您所出的五三功劳。”朱意远道。

算了,给他表功这事,几乎是除他以外,所有亲近之人的共同坚持,他拗不过,还是别说了:“不过再出一册新的倒是可以,正好这次也有不少好文章能收录,你将这事记下,等孤忙完这阵子提醒孤。”

“嗻。”

才说完,户部侍郎王玑和吏部侍郎彭维新竟是同时到了。

赈灾事情复杂需要时间长,弘书先找彭维新:“彭侍郎,请你来是有两件事要劳烦吏部。”

“不敢,太子殿下但请吩咐。”彭维新态度恭敬。

“第一个是少詹事之职空缺有一年了,如今詹事府缺人手,还请吏部尽快进行铨选。”

弘书没提魏定国的名字,也不需要提。

“是,臣回去就令他们推送人选。”

“第二个,还是和人有关,孤想从翰林院抽两位新科进士入詹事府兼任主簿之职,还请吏部介时帮忙走一走手续。”

“这……”彭维新皱了皱眉,道,“殿下,按规矩,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学满三年,通过散馆考试后才能委任职缺。”

“孤知道。”弘书点点头,“所以孤才说是兼任,就像何国宗兼任詹事府詹事一样,他的主职还是工部侍郎。庶吉士也是一样,主簿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称呼,实际上他们还是庶吉士的身份,也不影响他们三年后考散馆考试。”

看彭维新还要说些什么,弘书干脆道:“彭侍郎不必担心,孤会求得皇阿玛的同意。”

这还能说什么,彭维新只能闭麦:“是,臣知道了。”

旁听的王玑在心底微微摇头,彭维新这人多数时候还行,就是有时候太不知变通了些,太子要两个人怎么了,别说是庶吉士,就是各部侍郎,太子若要,皇上也会把人打包送来。

再说规矩,什么规矩不是皇上定的,庶吉士不满三年被直接提拔的又不是没有过?何况庶吉士在翰林院一天天的就是看书抄书,有机会能干实事不比埋在故纸堆里能锻炼人?而且这可是能入詹事府的机会,今儿要是彭维新真拒绝了传出去,翰林院的一众庶吉士怕得要恨死他。

等彭维新走了,王玑拱手道:“不知殿下叫臣来有何吩咐?”

弘书捏捏眉心,拿出迈柱的折子:“河南水灾王侍郎知道吗?”

王玑沉默,这我该说知道还是不知道?

迈柱的折子也就比弘书先到几天而已,胤禛看了还没有在朝上公布,按理说王玑不该知道的。但这种事吧,王玑要是怎不知道只能证明他是个废物。

“似有耳闻。”王玑谨慎道。

弘书懒得去纠结王玑的态度,只道:“总兵迈柱报,河南在七月底发生水灾,皇阿玛令孤负责救灾之事。目前孤还不知道河南的具体情况如何,当地有没有组织救灾,救到何种程度,只能按照最糟糕的情况估算,想问王侍郎的是,户部目前的储备情况如何,能抽调出多少救灾物资?”

王玑心里计算了一下,回道:“今年直隶的秋粮已经收归入库,不过前阵子因为救灾拨出不少,如今还有……”

两人商量半响,只初步定下一个大概数字,更具体的安排不是一天就能定下的。

何况现在最缺的还不是粮,而是人。

实在缺人的弘书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问他阿玛要人,在他阿玛的命令下,当天翰林院支援的两个人就来报道了。

“臣徐以烜参见太子殿下。”

“臣蒋溥参见太子殿下。”

徐以烜不用说,熟人。

蒋溥,也算是熟人,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才被阿玛赏了伯爵世袭爵位的蒋廷锡的长子。

唉,虽然将推举权给翰林院的时候,弘书就猜到能中选的人不外乎那几个,但如今结果没有出乎他的预料,还是让人有些唏嘘。

不过他也没立场说什么,毕竟他选徐以烜不过是半斤八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