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历史会师(1 / 2)

化宋 九州月下 5976 字 2022-12-10

六月的天气已经非常热了。

知了在树上叫得都有气无力, 好在古代的城市没有热岛效应,一但避开强烈的阳光,遮蔽的树荫下, 纵是六月炎夏, 依然能感觉到阵阵凉意。

七里坡的河边种着一片西瓜, 北宋瓜未传入, 这西瓜看着就很诱人, 让七里坡村里的小孩子们总喜欢变得法儿路过。

村庄的大总管陈老被山水姑娘委以重任后, 便特别地认真勤劳, 每当有小孩在瓜田打转时,他那中气十足的怒吼总能让这些小家伙们惊惶四散。

这地里的西瓜有所不同, 是山水姑娘让人去沼泽底下挖的“草炭”种的,运回来后来晒干了掺到那炼焦炉的炉气水里,这才用来种西瓜。

可还别说, 这草炭田可真不得了,那草长起来就和疯了一样,三天两头要去拔一次草, 那西瓜苗更是长得茁壮,这结出来的瓜也大得吓人。

根本不是什么堆肥可以比拟的,还有很多渗过炉气水的草炭被埋在了坡林里,那树苗嗖嗖地长,那叫一个茂密啊,寻常树苗长一两个枝丫就算不错了, 这个加了草炭后,那树丫长了七八个头, 让上边的蜡虫看起来都显得稀疏了。

这真是上好的肥料啊!

陈老想着, 等多存些钱, 他就去买几亩地,到时去求求姑娘,买上那么几百斤的草碳,到时啊,贫田也能变成妥妥的上田。

如今的树上已经结出大大小小的白色腊块,山水姑娘说,过些日子就可以采蜡了,现在家家户户都等着新进项呢。

陈老蹲在一棵离瓜田不远的树荫下,寻思着七里坡旁边留下的那块地,什么时候可以修新的宅子。

这一个冬天加春天,村里的人洗羊毛、烧焦、炼油,家家户户都存了不少钱财,不少人都想再起一个双层小楼,多得一间房子。

去岁建的小楼虽然不错,可它实在是小啊!

一户七八口人家挤在一间房里,着实不便,要是能多修这么几进宅子,大家以后孩子长大了,也能住得舒服不是?

他前些天问了山水姑娘的意思,山水姑娘也是愿意,还准备了土木,准备把七里坡上的地划出一块,修几个大圆楼,说是又可以当碉堡,又可以当院子住。

这小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如今村里的人已经没有谁再提回乡的事了,回乡哪比得过在这啊,不用砍柴,每天用炉子的余热就可以做饭,用水有水塔,吃食都不缺,还能添些羊毛衣衫,住的房子也舒服,虽然挤了一些,但眼看就有大宅子住了啊……

正在这老头美滋滋地展望未来时,便见不远处的玻璃窑外,那个叫王洋书生带着一个老头走了过来。

这王洋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最近总心不在焉地。

“陈老,”王洋向他行了一礼,“这位是在下的长辈,姓宗,特意从金华府来看望小生,能让他在村里住上几日,让吾一尽孝心么?”

村里这半年阔了,给王洋在学堂边搭了一个小房间,有时晚了,可以住在那里,还会送些吃食。

陈老皱眉,看了那老头一眼,以他多年的眼力,看出这老头虽然衣着朴素,但看起来很是文雅,身上透着一股书生气,却又有一种掩盖不住的侠气,不像是个普通人。

他本想拒绝,但又想到王洋教育孩子还算尽心,于是思索片刻,便同意了——村里的那些羊毛、炼焦都是顶顶复杂的东西,没有山水姑娘传授关窍,看多少次都是学不会的,再者,那些读书人也看不上这些东西。

王洋和那位姓宗的老者同时说了感谢。

……

同一时间,赵士程正在玻璃窑旁的一个大房间。

这里有一个小窑,烧红的玻璃被铁棍吹成各种形态,那两位高价挖来的琉璃工匠最近把玻璃玩出了花来,做出了几套很是精致的玻璃器皿。

不过这些都不是赵士程需要关心的事情,他折腾了一下午,终于从各种不规则的玻璃珠里选出了最合适的一颗。

列文虎克的显微镜极为简单,基本就是用一块铜板中间镶嵌一个玻璃珠,把玻璃珠周围一圈用铜包裹,只留下中间的一点透光,铜板前边有一个小尖针,那时没有载玻片这么高级的东西,所以就是把要观察的东西切一点点扎在针上,把铜板放在眼睛上,将小玻璃球对着阳光,看!

嗯,这就可以了,看个植物细胞和水里的细菌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

说它是显微镜其实是恭维,这就是一具高倍数的放大镜而已,做出来真的费不了多少功夫。

唯一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哼哈二将为了玩这个,简直抢疯了。

他们一会看叶子要叫两声,一会看水珠要叫两声,一会看砂子要闹一下,赵士程早就过了这个年纪,看他们那么闹,只觉得无聊。

他看他们闹得厉害,也没打扰,而是看着窑里的一些玻璃废料,一时兴起,指挥着人磨了平了两块巴掌大小的玻璃,然后用解玉料抛光,准备回去弄个银镜反应,做个小玻璃镜玩玩。

等他磨完了两块玻璃,发现哼哈二将还在抢,只能无奈地再做了一个玻璃珠显微镜,这才免去了他们的争端。

就这样,两天过后,那位陈大夫天不亮就在七里坡上的村外等着,直到赵士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