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之前兴庆宫里有三百匹马,李辅国假传李亨的诏令,把马全都牵走,只给李隆基留了十匹,李隆基还因此对高力士说:我儿听了李辅国的话,不能对我尽孝了。】
【再比如李亨生病,李辅国又假传诏令,说李亨请李隆基去宫里游玩,结果等李隆基到了公里,李辅国就带着数百兵士拦住了他的去路,说李亨觉得兴庆宫太小,担心李隆基住得不舒服,所以让他们带李隆基来宫里住。】
【李隆基被迫入宫居住,亲信都不能陪伴在身边,所以郁郁寡欢,为了让老爹开心,李亨选了一百多个乐人去侍奉李隆基。】
【你说他能派一百个乐人去伺候李隆基,怎么就不能下令让李隆基继续住在兴庆宫,让高力士等人回来?】
【《资治通鉴》给这里打了个补丁,说是李辅国和六军将领一起穿了白衣服去找李亨请罪,李亨迫于将领压力才说:没关系,我爹住哪不是住?你们担心小人蛊惑人心,防微杜渐,当然是没问题的。】
【至于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又有谁能说清呢?】
【就像我们不清楚到底是李隆基有所图谋在前、李亨反击在后,还是李亨不放心李隆基,借题发挥一样。】
【就像我们不清楚李隆基和李亨前后脚驾崩到底是不是个巧合一样。】
【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
【安史之乱结束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762年,七十八岁的李隆基驾崩,在他驾崩的十三天后,他的儿子唐肃宗李亨驾崩,享年五十二岁。】
百姓看着李隆基迁居甘露殿之后的生活,想不通他到底有什么好郁郁寡欢的。
这么多山珍海味摆在面前,还有顶级的歌舞可以欣赏,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果然越轻易得到的东西越不懂珍惜。”看着李隆基面前撤下的一盘盘珍馐,百姓都快心痛死了,你不吃让我吃啊!
心中的可惜又被后面的八卦吸引了。
父子俩前后脚走!
“李隆基是真能活啊!差点就把他儿子给熬走了。”
-
刘邦还在想李辅国这个宦官得厉害到什么程度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假传李亨的诏令,就听见李隆基居然就比李亨早死十三天的事情。
他“嚯”了一声:他怀疑是李亨临死之前放心不下李隆基,所以在自己走之前先把他爹送走。
至于这个“放心不下”是不放心李隆基这个小老头没了他这个亲亲儿子陪伴而心情不好还是不放心别的什么就不好说了。
-
【李隆基的前半生辉煌灿烂,后半生整段垮掉。】
【他友爱兄弟,却也一日杀三子。】
【他前期英明无比,后期却又昏招频出。】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直观地认识到:在封建社会,皇帝对于国家的影响是多么强大。李隆基清醒的时候能带领国家蒸蒸日上,昏头的时候整个国家都差点给他陪葬。】
【他缔造了开元盛世,却也带来了安史之乱。】
【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也不能否认他的过错。】
【在后人眼中,无法简单地用明君和昏君来形容李隆基,他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皇帝,称得上是毁誉参半。】
【本期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对李隆基的看法。】
【同游华夏五千年,共识历史名人面。我是讲夏,我们下期再见。】
-
视频关闭,看完李隆基的一生和大唐盛衰的观众们心情各不相同。
有人看着让大唐遭受安史之乱的老皇帝,眼中情绪复杂难明。
“凭什么他犯下如此大错,却还能过得这么快活?”在安史之乱中失去所有亲人的少年喃喃自语。
失去权力、失去杨玉环、被强制迁宫、没有亲信陪伴就是对李隆基的惩罚吗?
这种惩罚太轻了。
即使是后世提起他,也只说毁誉参半,不说什么遗臭万年。
而且身后的名声有什么重要的?
李隆基活着的时候已经享受了太多太多了,如果没有视频,他都不会亲耳听见后人骂他。
可他又记得儿时经历过的太平盛世,记得听过父母对李隆基的称颂。
曾经的幸福和现在的痛苦让他只能无奈、无力地说道:“如果一直没变该多好?“
如果李隆基一直是前期的英明君主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