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方阁老一锤定音,天下第一解元出世(求订阅)(1 / 2)

青仙问道 中原五百 8118 字 4天前

第125章 方阁老一锤定音,天下第一解元出世(求订阅)

众人勾起好奇心之馀,个个停下手中的活。这几日沈墨催得急,搞得大家都没好好休息,

要知道,平日里大家一年在公务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加起来都没这些日子多。

太累了啊。

趁着有热闹可瞧,连监临官和内监官这些人都纷纷偷起懒。

沈墨见这个考官说有人舞弊,自然不敢大意。

顾不得这些家伙偷奸耍滑,沉声道:「余大人,你把这份答卷给我瞧瞧。」

余考官忙呈上试卷。

沈墨拿起手中卷子,定晴一瞧起初,他神色平静,可是越往后读下去,心中波涛越是起伏不定。只是面上始终不显,直到通篇读完,再也忍不住激动,狠狠抓了抓桌案。他心知失态,面上却装作无事发生,平淡道:「这篇文章,大家一起瞧瞧吧。」

他拿起文章,先递给副主考王老大人。

王老大人乃是天京六部的礼部侍郎,纯粹是养老的官职。

这次来当乡试副主考,也是充当吉祥物,缓和中枢和地方的关系。

没想到,居然会卷进乡试舞弊的案子,暗骂晦气。

他无奈下,只好接过卷子,先看了一遍。

和沈墨一样,王老大人越看越心惊。他到底是老江湖,沉得住气,看完之后,没有发表意见,

说道:「诸位一起过来瞧瞧。」」

于是七八位同考官围上来。

有人惊呼。

有人直言不可思议。

有人若有所思—

等到众人都看完,沈墨开口:「诸位大人,有什麽意见,尽管直说。」

有考官道:「此文义正词严,理真法老。实是可以传世的名篇。」

又有考官道:「此文气势磅礴,读起来酣畅淋漓,令人振奋。」

还有考官道:「这篇文章,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加上所体现的深厚学识,慨然有古之大家风采。」

一个个考官都对文章做出了赞美,而且用词精准恰当,但都没涉及一个核心的问题,此文到底是不是做了弊,抄了往古圣贤的文章。

开玩笑,大家出来混的,不是自己的责任,绝对不乱讲话。

但主考官提问,又不能不回答。

所以只能「照实」说出自己的想法。

沈墨冷哼一声。他早知道,这群家伙,个个都是老滑头,心里本不抱什麽指望,但没想到,真就一个个滑不留手。

他忍住破口大骂的冲动,又用斟酌且恭敬的语气问:「王公,不知您老怎麽看?」

王老大人见沈墨一锅飞来,连忙拱手道:「沈大人,这是乡试考场,称我此时的职务即可。」

沈墨:

......

他顿了顿,随即无奈道:「王副主考,你的意见是什麽?」

王老大人捻须良久,缓缓开口:「我的意见和诸位大人一样,此文确实是传世之作级别的水准。」

沈墨警了姓余的考官一眼。

余考官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他不禁后悔刚才话说太快,搞得现在进退不得。

主要是,他真不信,乡试的考生,能做出这种圣贤文章。

这得多深厚的学识和修养,加上对儒家的领悟得极为深刻,才能做出这等文字直白,文意深远的厚重文章。

国朝的生员,往往过了乡试之前,都得用心八股,除了少数的天才,连通读前朝史书的人都没几个。

即使有少数的天才,看过许多与八股不相干的书籍,学识积累足够,但也不可能在功名没到手前,便修炼出这等开宗立派的文章气象。

总归是不合理的啊。

别说他不信,就是在场的诸多考官也不信,但不敢把话说太死。

毕竟如此文章,如果是有名的古文,他们不可能没印象。

不过,数千年以来,每次王朝兴衰更替,都会有大量的名篇散落遗失,真是从前的古文,被人寻到私藏,却也难说得紧。

沈墨心中其实认为,这确实不是前代的古文,

他在翰林院多年,看过的孤本古籍,数不胜数,若是前代诸子大儒的文章,总有脉络可寻。

此文虽然颇有古风,却绝非任何一位前代有名望的圣贤大儒的文风根骨。

因为大家文章,都有自己的独特神韵,用心揣摩,必然能追根溯源。

只是,他也不能硬保。

万一他真判断错了呢?

判对了,他也拿不出绝对的证据来,反而给人口实。

因此这文章的问题,须得大夥达成一致意见才行。

同样,如果判定此文是舞弊,那麽也得拿出证据来。毕竟,乡试考场舞弊,乃是何等样的大事,翰林院丶礼部丶三法司都得牵扯进来,还得上达天听。

所以,从余考官说出此文是作弊开始,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毕竟监临官和内监官都是内朝的人,人家跟你文官不是一个系统,绝不可能帮你遮掩,何况考场内,还有绣衣卫丶内厂的人在。

这些人更是天子的耳目。

平时小事,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眼前这种事,绝对不敢疏忽。

故而众官员,抛开看热闹的心思,此时都回过神来。

这就是一个大坑。

还好,他们不是主考官。

最终肯定得主考官来担责,将事情定性。

不得不说,他们的职业素养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即使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也个个靠着本能意识,将沈墨的问话糊弄过去。

故而现在最尬的人,便是余考官和沈墨。

余考官提出问题,沈墨则需要担起主考的责任。

沈墨现在也顾不得收拾余考官了,只能先解决眼下的麻烦,他对着王老大人缓缓开口:「王副主考,这文章到底是不是舞弊,总得拿出个结论,毕竟咱们作为主考官,要上得对得起天子,下对得起这些十年寒窗苦读的考生,不可马虎。」

王老大人在沈墨咄咄逼人的语气下,只好含糊地说道:「这篇文章的内容,生动有趣,极富有文采,简直让老朽难以相信,此文竟然是一篇八股文。」

众考官眼前一亮。

到底姜还是老的辣。

若是前代大儒,往古圣贤做的文章,不可能完全和今世的八股文框架一模一样。

虽说八股文承自古文,但格式框架韵律,到了如今时代,皆有讲究。

不是说碰巧就能碰巧的。

沈墨却不满意,因为王老大人这套说辞,看似肯定了文章并非作弊,实则还有一个坑解释不清,他继续道:「若是有人将前古文章稍作润色,写成这样呢?虽说这文章,浑然天成,不像有修改的痕迹。」

余考官先听到王老大人的话,还以为老家伙要肯定这篇文章,那他出了这番差错,要吃的挂落可不小。

他现在也深深后悔。

但不能怪他,大量阅卷之后,本就容易头晕眼花,骤然遇见这麽好的文章,失态说错话也是正常的。

而且即使他不说这话,此文因为太过厉害,肯定要进入众考官的商讨评议之中。

大家同样会有这份担心存在。

因为大虞朝确实发生过,有人用前代有名的八股文,通过考试的事发生,结果被翰林院的那群清闲官儿覆审出来,导致整个乡试的考官都被连累。

沈墨说出这番话,余考官不得不深以为然,连忙附和道:「主考大人言之有理,咱们须得慎重。」

其馀考官,也纷纷点头。

沈墨看向余考官,说道:「余大人,你有什麽好办法?」

余考官心里一突,知晓这口锅是甩不掉了,他苦笑一声,说道:「主考大人,咱们不如此考生的易经题拿过来瞧瞧。四书题是微言大义,走得堂堂正正之道,与古文脉络一致。但五经题,乃是考生所治的本经,且总不能四书题和五经题,全部都赶巧了,皆有失落的古文可抄。只要两份答卷,水平差距过大,其中就必定有鬼。」

四书题微言大义,自来相关的古文数不胜数,有失落的古文可抄,倒也能说得通。

但五经题的皆以前朝朱子的注解为准绳,要找到和这份四书题答卷文风一致,且内容不离朱子五经注解的古文,根本就不可能。

沈墨点头,「说得好,咱们看看这份答卷主人的五经题答得如何。」

他吩咐下去,很快找到答卷主人的五经题答卷。

这次沈墨让人将答卷挂在墙上,大家一起观看。

阅卷的过程中,众人禁不住古怪地看了沈墨一眼。

沈墨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

这时候,众考官沉默不语了。

文风确实不一样。

只是——

这特麽就是你沈君山的文风。

沈墨毕竟是状元出身,他的文章,在场的考官,自然不陌生。

状元的起步便是翰林修撰,又称储相。

可以说,本朝的状元,只要不作死,就不可能不入内阁。

故而官场中人,揣摩状元文章,乃是必修课。

这是注定的未来大佬。

如同佛门的未来佛。

提前定了一个顶级的果位。

「早说是你的人嘛。」有考官腹诽。

余考官更是脸都黑了。

于是众人沉默,不知道如何开口。

沈墨心中大呼冤枉,他昔年乡试时,虽然也是这个文风,但水平还是要差一些的—

至于现在。

当官久了,学术水平早就退步了,八股文更是多年不写。

但他也马上反应过来。

「这是徐青的文章。」

「王八蛋!」沈墨忍不住心里大骂。

他突然明白了徐青的意图。

徐青的四书题是圣贤文章的水平,绝对会引起众考官的讨论和关注,无论如何,都能过第一道筛选。

而五经题向来是决定名次用的。

他这文风一出,其他考官,除非想死里得罪沈墨,否则不得不考虑徐青和沈墨的关系,将徐青的名次定在五经魁,甚至是解元。

毕竟论水平,徐青的四书题文章,可以说是历代乡试第一了。

那股浓郁的圣贤意境,从没有哪个乡试的考生能做出来。

必然得是当世大儒级别才有这种圣贤意境。

但这种人,怎麽会来参加乡试。

一般都是早早过了乡试,甚至会试,再潜心治学,方能成为大儒。

这也是徐青两世的积累,加上青铜镜开挂,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