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这世道如此残忍,你欲如何抗争(2 / 2)

她叫春桃,是妾的娘家表妹,自家人伺候,当然更放心。

鸡汤烫嘴,她正好寻找着机会,打扮了一下。

又换了件主子赏的藕粉夹袄,很显腰身。

「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待~」

「老爷,喝碗鸡汤吧。」

米店掌柜被打断唱戏雅兴,刚有些不悦,看到了这丫鬟。

顿时笑容又上来了:

「春桃,是夫人叫你来的?」

「是,鸡汤也是夫人看着奴婢烧的。」

「好,好。」

掌柜的很开心,暗赞这位妾娶对了,能生养,还晓事。

他拉过丫鬟:「你为何发抖?」

「奴婢是冷的。」

掌柜的哈哈大笑,扯开衣襟一看,这天气穿这麽一件,能不发抖嘛。

「走,进去,老爷给你捂捂。」

……

一炷香的工夫,丫鬟回来了。

妾并不意外,仔细打量了一下,就猜到了七分。

「你手里拎着什麽?」

「老爷赏的,一小袋白米,让奴婢送回家里。」

妾点点头:

「找个夥计陪着你,路上不安全。快去快回。」

「哎。」

「等等,我再给你拿点东西,藏好了。」

郧阳府城外20里,一户人家终于燃起了炊烟。

妾是很细心的,她给丫鬟春桃的袋子里放了几块木炭,还有几块盐巴丶油脂。

几大碗咸味米粥下去,奄奄一息的人终于恢复了生机,和丫鬟抱头痛哭。

这一家是幸运的!

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可相比活全家,还是不值一提。

「咱们赶紧回城吧,天色要黑了。」

丫鬟擦乾眼泪,又从衣服里掏出一柄短刀。

她从后厨顺出来的,还磨的锋利。

「阿弟,收好了,保护好家人。」

「姐,要常回来啊。」

眼巴巴的少年春寿,目送着马车离开。

不一会,篱笆墙外来了几个饿的冒绿光的村民。

他们看到了炊烟,闻到了食物的味道,要来抢。

春寿大喊一声:「爹,娘,快抄家伙。」

锄头,粪叉,还有少年手里那柄短刀,打消了抢粮组数人的打算。

他们没吃饱,手抖,心慌,出虚汗。

这样打起来,铁定会吃亏。

于是他们选择了另外一种抗争的方式,缓缓跪下了。

用哀求的眼睛,看着这一家。

……

郧阳府,卧牛村,白莲总坛。

这里实行的是粮食配给,每人两顿!

战兵一干一稀,其馀人员两顿喝稀。

洪大昌甚至搬进了普通信徒的驻地,和所有人同甘共苦。

每天两顿粥,饿的眼冒金星。

然而,他依旧镇定自若的讲白莲教义,描述他要做的伟大事业。

信徒们听的热泪盈眶,虔诚无比。

凭心而论,洪教主是有很强的人格魅力的。

他头戴金冠,坐在人群当中的高处,谈笑间清廷灰飞烟灭。

收获了无数信徒的真正忠诚,愿意为他而死。

至于说,关怀普通信徒,送汤药,问寒暖,为死去的家人做法事,等等一系列常规做法,他都有涉及。

而他倾注了无数希望的「火枪圣军「也逐渐成熟。

足足2500人,人手一杆火绳枪,队列整齐,士气昂扬无比。

洪大昌从他们的眼神里,就看出来了,这些人不畏死。

火炮很少,而且老旧。

看到炮,他就想起了江南素未谋面的那个姓李的家伙。

明堂,白莲教当中负责信众事务的堂口。

堂主过来,悄悄禀告了最新的数据:

「大巴山里的营地丶矿山,饿死了1600馀人。郧阳府各营地,饿死了700馀人。大多是老弱妇孺,骨干信徒和战兵都保住了。」

「好,好。」

洪大昌虔诚的闭上了眼睛,双手合十,念念有词。

熟悉的信徒都知道,这是念的自创「弥勒醒世经」,超度那些可怜人。

教主心善,不论遇到什麽样的死者,都会这样祈祷一番。

据说,得到祝福的死者,会进入小天堂。

虽然高层都清楚是假的,可底下信徒坚信是真的。

一小撮骗子,和一大群傻子,构成了无比真实的小社会!

……

「郧阳府城,渗透的怎麽样了?」

「按照您的吩咐,派遣了300名忠诚的老弟兄混进去了。到时候,里应外合拿下府城。」

「好,好。」

「教主,我们何时发动?」

「再等等,再等等。」

「持续等下去,属下担心会暴露?昨日县衙还派人来询问,我们这村子怎麽多了许多陌生面孔。」

「呵呵,送些银子去。」

洪大昌很不屑,清廷最底层的衙门胥吏是什麽货色,他最清楚了。

他们只认银子,其他一概不论。

等到起事,这些银子还会回到圣库当中。

「王堂主,草民愚昧懦弱,这是一个让他们皈依我们的好机会。」

「没有足够的苦难,愤怒,荆襄的大火烧不旺。」

「还有嘛,我不想让东边的一位同行不干活,光吃红利。」

王堂主小心询问道:

「可是苏州府那个善造火器的李郁?」

「正是。」

「他们也要起事吗?」

「潘圣女传回了书信,对李郁大为赞扬。我看这妮子得召回,好好注入一些白莲正气,免得被妖邪迷了心智。」

见教主王顾左右而言他,王堂主也就知趣的岔开了话题。

离开时,他掏出一个小盒子。

「这是何物?」

「关外的人参,教主辛苦,每日两碗薄粥实在是扛不住。属下瞧着心疼。」

洪大昌笑着接过,说道:

「据说清廷大臣们上早朝的时候,都会含一片。人参集天地日月精华,耐饥益气。本教主也效仿一回。」

这段时间他真有些扛不住了,毕竟也是奔四的中年人了。

……

紫禁城,传来了最新的旨意。

尝试第一次海运漕粮,规模20万石。

漕运总督主办,钦差钱峰协办,起运地点就定在太仓州!

从太仓港出发,海船半天就离开了长江口,汇入黄海,然后一路向北,抵达大沽口。

平底漕船无法渡海,扛不住风浪。

所以,就地打造海船。

所需船材,由安徽提供。所需匠人,由两广派遣。所需银钱,由江苏承担。

总之,在皇帝眼里天下一盘棋。

还有一桩很敏感的人事变动,两广总督李侍尧,即日起调任两江总督。

李郁看到邸报抄本的一瞬间,就握紧了拳头。

他意识到,刀锋越来越近了。

李侍尧这人很贪,也很忠诚,热衷于武力解决问题。

这家伙的嗅觉敏锐,谁出头就打谁,在两广杀人如同砍甘蔗,愣是把暗流涌动的天地会和宗族势力打的没脾气。

大清龙旗,稳稳地飘扬在两广的地界上。

就连狡诈的英商也没讨到便宜,还僵着,十三行集体赋闲。

颇有其祖,李永芳的狠辣狡诈之风!

「留给乾隆的时间不多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夫君有什麽想法吗?」

「抓紧时间,把咱们的盐在江南全线铺货。有阻力就砸银子。」

「若有的人砸不动呢?」

「啊,他们是觉得我李郁转型了,提不动刀了吗?老规矩,运河那麽长,哪儿不能抛。」

两浦盐场的制盐丶售盐一揽子工作,是胡灵儿牵头负责的。

帐目独立,人员独立。

销售网络却是现成的,用的是煤饼店!

将煤饼店腾出一半空间,又或者是稍作拓展,买下隔壁铺子打通。

煤饼是黑的,盐是白的。

客人进店一看,半黑半白,从黑到白,大有深意。

总之一句话,今日的李大官人,不同于往昔的李大官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