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披着袈裟的妖怪(七千字大章)(1 / 2)

第519章 披着袈裟的妖怪(七千字大章)

沈三通早看过剧本,拉着进度条快速过了一遍剧集。

「我的评价是不如《士兵突击》,也不如《亮剑》。」

「剧版《亮剑》,不是小说。」

「这个水平,观众会失望和不满。」

「大家原本希望看到的是另一个『许三多』式的励志故事,可是,呈现出来的不是。」

这一世的《团长》成片还可以。

主要是前世太差。

前世看的观众一脸懵,感觉是一团乱七八糟的东西。

灰扑扑的画面,一群为了活下来不择手段的溃兵,大段大段像舞台剧一样,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台词。

一部戏能不能吸引观众就看第一集,而第一集的第一场戏尤为重要。之前宣发玩命宣传了那麽久,留不住观众就亏大了。

而《团长》的第一场戏让人一言难尽。

从专业角度,这场戏非常精彩,堪称经典,但是对观众不友好。

第一场戏是迷龙开西瓜,李乌拉偷西瓜。中间穿插了各种炮灰团成员在迷龙追逐李乌拉时悄悄拿西瓜的情节。

最终以李乌拉被迷龙打得昏厥生死不知结束。

第一场就是调度难度极高的一场大群戏,诚意十足。

然而大部分观众并不喜欢这种模式,前三分钟就能劝退三成的观众。

对比《士兵突击》的处理,从熟悉的农村生活场景开始。

前三个镜头就有主角,人物关系简单明了,就许三多和他爹两个人,故事从两个人物展开。

而且第一场戏里的人物性格特别简单易理解。

这才是观众习惯的戏剧形式。

前世《团长》是个半成品。

杀青以后,华夷瞒着导演买了出国的票,让导演散心。

导演准备等回来剪片子,华夷已经等不及了,胡乱一剪就卖了。

剪辑出来的不忍直视,剪辑师大概率连剧本都没看,直接按照场记板的编号把素材怼一起就完事了。

各个镜头的长度丶导演调度的思路通通都被无视,导致最终成品的效果非常蛋疼。

原版情节拖沓丶节奏诡异都是从这来的。

加上后来各大卫视的抢播风波,为了抢首映胡剪一气。

在本来已经惨不忍睹的基础上再捅了一刀。

后来有网友舍不得这部好剧,自己开动剪辑软体推出了各种精剪版丶重剪版丶删减版,效果比原版要好。

但是由于没有原始素材和导演手记,最终出来的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沈三通自己就是导演,明白剪辑的重要性,同样的素材,不同剪辑师能剪出完全相反的故事。

一部戏从开拍到杀青工作最多完成了50%,后面的剪辑才是大头。

而且原版还有个大问题,除了导演定下的影片插曲之外,全片BGM近乎没有。

偶尔有一点也非常不合适,大概也是剪辑师手里没有BGM。

所以最后成品感觉就跟未经调整的粗剪毛片一样,给人一种不是盗版胜似盗版的感觉。

这一世,比前世好很多。

但沈三通依然不满意。

「老康,不说《士兵突击》,就说同是抗战题材的《亮剑》。立意上就差了。」

「《亮剑》几个人依旧钢筋铁板一块,不抛弃不放弃,最后几十人竟然能发展上千人上万人,而且这是真的历史。」

「《团长》几万人的大溃败,甚至未战先逃,没有斗志。」

「固然说《团长》是真实的反应,溃败,投降,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有那麽多二鬼子。」

「但《亮剑》是希望,骑兵连连长孙德胜也不是千年难遇,有很多不怕牺牲的人,否则哪来的现在?」

「如今的新天地丶新时代,是万千孙德胜不顾生死才换回的。」

「《亮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的甚至暴露自己也不想让群众受到危险与委屈,《团长》为了吃一顿猪肉炖粉条偷抢老乡东西。」

「观众看了之后,就会觉得这是什麽兵?」

「《亮剑》不抛弃任何一个兄弟,而《团长》则是一个假团长带着一群残兵在战场上『苟且偷生』,一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个是贪生怕死,看不到一名军人应有的样子。」

「《亮剑》的领导,和《团长》的领导,也是云泥之别。」

沈三通有资格说重话。

《士兵突击》热播后给康红雷追加了一笔奖金,让他在BJ买上了房。

这一世,康红雷依然进行了转型尝试。

他之前和华夷有过合作,《士兵突击》成功后,华夷拉他拍摄了商业剧《幻想之旅(末路天堂)》。

走线题材,一群人因为种种原因想要偷渡到纽约。

以前康红雷导演的大部分都是主流题材的电视剧,一贯承载的价值取向和一般的商业片不同,所以赚不到钱。

是的,这个时候,拍主旋律题材,收入很低。

康红雷又是一年一部剧的产量,《士兵》之前收入不好。

康红雷也想赚钱,深海文化没阻止,不看好转型。

而且他本身是成名导演,想拍什麽是他自由。

谁知《幻想之旅》题材敏感,被雪藏了一年,最近才在江苏卫视独家上星播出。

转型失利康红雷又回到了深海文化,拍了《团长》。

《团长》拍摄时片场发生了两次意外事故,超支了八百多万,深海文化拉投资补上。

随着沈三通旗下公司业务扩大,影视剧业务风险大,除了沈三通执导或者主控的,其他项目对外开放融资渠道,独立项目独立运作。

《团长》拍完花了四千多万,超支上千万。

沈三通肯定要最好的成片效果。

康红雷面色不是很好看,他为《团长》付出很多,倾注了心血。

如此贬低没有道理:「《亮剑》是八路军,我这是果军,你自个也说了,我把果军拍的真实。」

沈三通道:「所以,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当下的舆论,把两者混合了,观众分不清。」

「你信不信,汤恩伯部的老兵,找个媒体宣传一下,撒一波通稿,会有一堆人怀念。河南人也有。」

康红雷不信:「水旱蝗汤,汤恩伯和灾祸并列了,害死那麽多人,比鬼子都可恶,谁会怀念?」

沈三通反问道:「多少媒体不仅不报导刮民党做的烂事,还美化之。」

「年轻一代谁还知道花园口决堤?」

「强调其抗战老兵的身份,不提这支部队过去的烂事。」

「好比妖怪披上袈裟,只让信徒看到袈裟,不露脸,迷惑人不要太简单。」

「当下就是如此,你这个题材选的不好。」

「没有为果军涂脂抹粉,很多专家和媒体人不会放过这部戏,会审视每一个细节。」

康红雷心凉了一半,因为这是真话。

沈三通说的还真没错,这部戏也就是在深海文化,沈三通的公司。换成其他公司,指不定出什麽么蛾子。

康红雷不是傻瓜,圈子里的风气不是秘密,人家也没想着藏。

能感觉的到。

康红雷争取沈三通支持:「《团长》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戏,剧组上下都付出了很多。」

「为了这部戏我们还死了一个人,拍摄龙文章带头追歼怒江边日军斥侯的剧情。烟火师正给我演示改装后的烟饼,爆炸突然发生了。」

「我离烟火师不足3米,几乎是亲眼看着弹片穿进了战友的胸膛。」

「12天后,又发生了一次事故,木头搭成的横梁布景突然倒塌,瓦片落下来砸到了经过的群众演员,48人因此受伤住院,填满了县医院。」

「剧组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凌晨一点多,走路到医院去献血。」

「这个时候,《团长》只拍了不到1/3,一连串的事故,需要巨额赔偿,也导致剧组惶惑不安和流言四起。」

「走在路上,每个人都不说话,接下来的几天,空气也都是凝固的。」

「剧组已经进入了完全停机状态。按照常理,剧组也该准备解散了。」

「我当时觉得一定要拍下去!」

「《团长》播出,我要在每集片头给出一张压着一束白花的信纸,上面写着:我们永远怀念为本剧献出生命和鲜血的战友们。」

「为了这部戏,剧组上下付出很多。」

康红雷知道沈三通很忙,不一定了解拍摄的艰辛。

他就是告诉沈三通,这部戏上上下下的都是当事业来做的。

没人糊弄。

沈三通表示理解:「老康,我只是让伱有个心理准备,后续剪辑必须精益求精。」

「不是我非要拉《亮剑》比较,而是以后,有很多人会比较。」

「这部戏的调调,能满足一批观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

在观众口味把握上,没几个比沈三通强,听到这话,康红雷问:「什麽个说法?」

沈三通道:「《团长》视觉语言不讨喜,但可以算的上好。」

「不讨喜且不好的,就是影视垃圾。」

「而不讨喜却优秀的,给人的视觉语言则是高级。」

「欣赏『高级』感的观众,为此拍案叫绝。」

「甚至一些人会觉得高人一等,去踩别的戏。」

「可问题是《团长》视听语言不讨喜。」

「像观众在换台的时候看到俊男靓女都会停留一下,或者喜欢抗战剧的看到八路军军装也会停下看一会。」

「但是《团长》这个戏一没有俊男靓女,二没有抗战标志性的灰色军装。」

「只有一群蓬头垢面,形似乞丐的大老爷们,在一个永远都是阴天的地方,穿着黄不拉几猛一看还以为是本子军装的衣服,操着大家都不认识的武器在打仗。」

「说是打仗,其实战争戏的戏份大概只占这部剧很小一部分,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等待丶嘴炮丶撕逼丶无所事事中度过。」

「而且这部剧的日军面目不清,连个特写都没有。观众换台一看,根本不知道这是在演啥。」

《团长》后世由于各种原因不再重播,但B站上有数十万人在看。

很多弹幕都说「即使看了五六遍,依然隔一段时间就想再刷一遍」,「看完团长之后,再也看不上别的战争戏了」。

将之视为经历十年风雨,依然是战争剧里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

喜欢这部戏的人觉得非常好,非常牛逼。

但也有人就是看不下去,试几次依然不行。

客观上来说,《团长》不差,但没有狂热拥趸说的好。

《团长》带有作者电影,文艺片的气息,适合拉踩和搞鄙视链。

沈三通继续道:「所以《团长》天然让主流观众感觉陌生。」

「《团长》带有反战的味道。」

「当然,比西方吹进来的那种反战风气好很多,《团长》的反战,是告诉人们反战需要有力量和精神。」

「同时不要因为获得力量后变成野兽。」

「问题在于,反战本身就不讨喜,我们观众不喜欢这种基调的价值观。」

「还有反思味道,《团长》反思太多。」

「观众会认为军人不应该思考政治,只需要坚韧不拔的执行任务。「

「就算思考,也应该是我军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刮民党的方式。」

「里面的台词『安逸,命都不要了就要安逸』。」

「人本能会追求安逸,该批判的,该指责的,需要唤醒的不是我们老百姓。」

「而是我们在大地震帮过它们,反过来捅我们一刀,伤害我们的一群畜生。」

「是它们破坏了我们的家园,我们一直在反抗。」

「就算反思,该反思的也不是老百姓,而是精英们。」

「越上层的越要反思,他们掌握权力,却把国家搞的破碎丶飘摇。」

康红雷想明白了,沈三通说那麽多的,应该是有一个思路。

这部戏超支,得到沈三通支持才拍下去。

而且圈子里沈三通思路也是比较主流,主旋律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