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抢蛋糕,各显神通(2 / 2)

甚至都能跟开一辆法拉利相提并论了。

……

就在朝阳摩托车制造厂这边紧锣密鼓的在推进宝马70量产的时候,远在西南的嘉陵厂也在为自己的摩托车事业而努力。

1978年的大会之后,华夏所有的兵工企业都面临「军转民」的重大课题。

嘉陵厂大胆提出生产摩托车的想法。

摩托车当时是一个技术复杂的高档产品,全国产量不到5万台,且几乎全是军品。

1979年4月,嘉陵开始组建摩托车研究所,誓要用5个月时间造出第一台样车,为1979年国庆献礼。

无图纸资料丶无专用设备丶80%的材料不对口,只有靠最原始的「依葫芦画瓢」式的测绘仿造。

有些精密零件,比如说发动机活塞,只能靠工匠用手工一点一点磨出来。

塑料丶橡胶跟不上,职工就把自己的旧凉鞋拿来做原料。

4个月后,华夏首辆民用摩托诞生。这款被命名为CJ50型的嘉陵摩托车,车重100斤,时速六七十公里。

只是这款摩托车的生产成本就高达三千多元,质量还不稳定,只能依靠低价勉强买几辆,完全不挣钱。

面对这个局面,他们结合之前出国考察的结果,也开始商讨引进技术。

「老袁,跟本田技研那边谈的怎麽样了?」

厂长尹志国考察了几个国家的摩托车工厂之后,最终选择跟本田技研合作。

当然了,双方现在就一些细节问题还在沟通,尚未正式签署合同。

「已经差不多了,上周我去拜访了本田技研二轮事业部的统括部长岛原太郎,针对之前双方的一些分歧,基本上已经有了明确的合意方案。」

「我们初期会直接从东瀛进口零部件来组装他们的本田70摩托车,后面慢慢的实现国产化。」

「与此同时,本田技研那边会安排技术专家过来对我们嘉陵自己开发的CJ50车进行技术改造,找出CJ50车型的各种毛病,尽快的改善。」

「今年我们计划生产第一批2500辆摩托车,彻底的打开局面。」

袁志伟作为嘉陵厂的副厂长,现在是专职负责跟本田技研的合作谈判。

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他也是充分的意识到了国内摩托车行业的技术水平跟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这些差距要快速的扭转过来,跟对方合作是一个比较快速的方式。

至少对于嘉陵厂来说是这样子的。

「这个速度要加快,可以退让的一些条件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妥协。」

「我听说首都那边有摩托车制造厂也在开发新一代的摩托车产品,今年上半年就会量产投入到市场。」

「到时候对方的投产时间比我们更早,很可能会对我们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国内的许多消息,国外的人可能很难打听到。

但是业内人士却是通过各种开会交流,能够听到不少的消息。

特别是首都和沪上这几个大城市的工厂的动静,更是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

很显然,尹志国那边也是听到了一些风声。

「厂长,您说的是朝阳摩托车制造厂吧?」

「这个事情我也专门打听了一下,对方就是一家一机部下属的濒临倒闭的小工厂,就只有几百号人马。」

「别说在全国,就算是在首都地区,都没有办法跟首都摩托车制造厂的生产规模相提并论。」

「所以哪怕是对方跟港城的企业合资了,我觉得也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什麽威胁。」

袁志伟知道的行业信息,显然是比尹志国这个厂长要更加充分一些。

「国内许多人对于进口货还是很认可的,人家跟港城的企业合作,生产的是摩托车算是外国品牌的产品,到时候我们跟本田技研合作的优势就比较难体现出来。」

「万一人家跟我们比销售价格,就会让人很恶心,所以我觉得不能不提防。」

尹志国这麽一说,袁志伟立马又补充了一句,道:「对方合作的那家港城公司,我们之前压根就没有听说过,港城其实就没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摩托车企业,我觉得对方更多的只是提供了一些资金和设备,以及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技术资料。」

「这种情况下就想把摩托车给造好,我觉得是比较困难的。」

看到袁志伟那麽坚持的认为朝阳摩托车制造厂不会影响嘉陵厂的发展,尹志国稍微松了一口气。

他对袁志伟的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对方既然有这麽一个判断,尹志国还是选择了相信。

只是已经看到有其他厂进来抢蛋糕,他还是比较着急。

嘉陵厂这边,还是需要加快跟本田技研合作的速度。

大家各显神通,尽快的把蛋糕给吃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