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毒月毒日(2 / 2)

晚明风华 戈昔 8108 字 6天前

朱寅之所以不能用这个法子,是因为要保持低调,扮猪吃虎,对付王瑞芳和菊社。

他和田义的关系,对外是个秘密,只是极少数人知道他和田家的交情。

若是王瑞芳等人知道田义是他的大靠山,肯定不会再对他出手。

他等了这麽久,可不能让王瑞芳又缩回脑袋,

菊社这个提前出现的「东林社」,也要藉机铲除,作为宣社的踏脚石!

将来,南京乃至江南,最强势的文社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宣社!

却听宁采薇说道:「乡中豪绅作梗,本在我所料。人口就是势,就是根基他们岂能让我们动摇根基?」

「我这次大张旗鼓招人,就是要让张家刘家先出手。」

「你先去朱家三个庄子,在朱家佃户中去招人。估计只能招到一百多个合格工人。这一百多人我们先用,到时他们拿到真金白银的工钱,那就是一百多个口碑...」

顾红袖听完笑道:「还是社长好手段!等到张家刘家主动出手,才能把他们的爪子砍断,然后连根拔起!」

宁采薇似笑非笑,「本乡百姓,苦豪绅久矣。哪有长盛不衰的家族?他们富贵了几代人,也该风吹雨打去了。这一直当着土皇帝,也是人憎鬼厌。」

朱寅笑道:「这人呐,太霸道了终究有报应。王家不就是这样麽?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啊。」

顾红袖站起来,「我走了,这就去庄子招人!」

「别忙。」宁采薇拉着她的手,「今个家里煮了粽子,好几种馅儿,你吃了粽子再走。过了端午,让素素和你一起去。」

顾红袖也不矫情,「那我今天就多吃几个,再喝几杯菖蒲酒!」

端午习俗,普通人家喝雄黄酒,富贵人家却喝菖蒲酒。

菖蒲酒是名贵药材,一般人家也喝不起。

宁采薇又道:「端午还要赏大家扇子丶香囊丶手绢,还要射柳丶祭祀屈原。

「啊?还要射柳,祭祀屈原?」顾红袖很是意外,没想到朱家的端午节这麽隆重。

射柳她当然知道。按照习俗,端午应该有射柳戏。只是那是一百多年前的旧俗了吧?

听阿兄说过,百馀年前端午民间还有射柳为戏。六十多年前,正德爷来南京,正值端午,正德爷曾亲自射柳。

如今,很少听到端午射柳了。

至于祭祀屈原,也是旧俗了,少有人提及。

朱寅说道:「后天初五,我要在溧水祭祀屈子,不但要祭,还要隆重大祭,

祭品祭文,宣社都已经准备好了。」

「祭完屈子,还要在河边射柳为戏,也是宣社主持。乡民也可参加。」

朱寅这麽做的目的很多,除了发扬华夏传统,也为了藉机扩大宣社的影响力。

无论在城中还是乡下,发起组织活动,都是打造影响力的好机会。

顾红袖道:「还赛龙舟吗?」

朱寅摇头道:「举办龙舟的很多,张家丶刘家都办,今年我就不凑合了。」

等到粽子煮熟,朱寅在中庭摆酒,设下山水八珍,时鲜水果。大家济济一堂一起吃粽子丶喝菖蒲酒。

如今朱家富裕了,吃穿用度都是大家气派。也就是没有私家戏班丶乐师舞姬之类的排场。

晚明风气,追求锦衣玉食丶华宇楼台,沉迷奢侈享乐,世风绮丽,乃是「人情以放荡为快,风气以侈靡相高。」

所谓「今乡里之人,无故宴客者,客必专席,否则藕席。未有一席而三四人者。」

也就是说,大户人家宴客,都是一人一席,最差也是一席两人。绝无可能一席三人以上。

朱家今日夜宴,也都是一人一席。

朱寅还没有忘记三个庄园的佃户,八个药园的药农,以及宝华山光明营的军民。

一一派人送去赏赐。

用完了端午晚宴,朱寅和宁采薇又亲自赏赐众人。

无论是护卫丶学生丶奴婢,都按照端午风俗,赏赐了香囊丶扇子丶五彩手炼等物。

整个朱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

至于戚继光和徐渭,前几日就已经和沈一贯南下浙江,故地重游去了。

五月初四。

朱寅早就邀请加入宣社的一帮同窗好友,一起来朱家庄园的秦,诗酒雅集。

如今,宣社已经发展到七十馀人,几乎都是寒士出身。

虽然宣社人少,可加入门槛却很是严格,都是德才兼备丶心怀理想的英才。

朱寅定的社规很严,筛选社员比较严格,宁缺毋滥。

当然,和已经突破千人的菊社相比,宣社的影响不值一提。

菊社已经不是一个文社那麽简单了,而是成为一股强大的士林势力,囊括了很多高门大族的子弟。

朱寅终于明白,因为他带来的蝴蝶效应,提前催生了一个东林党般的组织!

只是,菊社因为是一群豪门少年肇造发起的,初心本就不良,宗旨格局上还不如虚伪的东林党。

此时。

秦昂之中,古松之下,早已经高朋满座,青云集。

朱寅丶宁采薇丶顾起元丶莫韶丶商阳丶韩尚等人,全部头戴艾环丶腰佩香囊丶身上挂着小艾虎。

宣社七十多个成员,除了少数脱不开身的,大多数都到齐了。

这是宣社成立以来,最正式丶规模最大的一次雅集。

为了今日的秦雅集,管理宣社财权的秋使宁采薇,在宣社帐上支出了三十两纹银,可谓大手笔了。

秦之中,琴声铮铮。朱寅正在古松之下,聚精会神的操着虎吟古琴,却是一首《广陵散》。

在田义的指点下,本就有些基础的朱寅,琴道大进,已能拿得出手了。

今日雅集操琴,这曲《广陵散》,让精通琴道的顾起元丶商阳等人,也不禁点头。

「嗯,稚虎年仅十一,琴技已有超然之气,实属难得啊。」

「不错!这一曲《广陵散》,悠然林下之风,志趣脱俗,琴吟如啸,真意宛然也。」

「善哉!七弦之上,道心坦荡,白云清风。』

就是学琴不久的宁采薇,也能听出,小老虎这一曲《广陵散》,弹奏的很好。

但是宁采薇也知道,小老虎的琴技,在现场五十多人之中,只能属于中等水平。

众人不吝赞赏,也是因为他年幼就有这种水平。

顾起元道:「如今文风,清淡诞放,学晋丶宋而不成。绮语浮华,沿齐丶梁而更甚。然稚虎虽年幼,却真有魏晋风度也。」

「就说这琴技,也有魏晋遗风。」

众人点头不已。

如今南雍很多人都知道,朱寅率性潇洒,不拘于泥,书则永和风雅,咏则洛下书生,言则正始之音,确乎魏普之风。

他们不知道的是,朱寅有魏晋风度,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因为朱寅是后世穿越者,思想开放自由,行事洒脱自然。

所以才显得「魏晋风度」。

如今,他们认识了宁采薇,又觉得宁采薇也有魏普风度,赞她神情散朗,其实也是因为宁采薇来自后世。

朱寅一曲弹完,又和众人喝菖蒲酒,举杯闲谈。

顾起元说道:「公安三袁和紫柏大师,名震东南。他们如今已到南京,听闻缙绅趋之若鹜。」

「也不知道这四位,会青睐谁家啊。他们一到南京,今年的雅集之会,就更有品味了。」

商阳点头道:「这江东雅集盛会,最有名的是延续千年的兰亭雅集。可惜我们也没有资格参加。」

顾起元说道:「当年,王西园雅集,钱惟演西昆酬唱,欧阳永叔平山堂雅集,顾瑛玉山雅集-—-都是一时之盛,千古佳话。」

「若是将来,咱们能让秦雅集名扬江东,也是一段佳话了。」

朱寅点头称是,心中也有些期待,

若是想扬名养望,不可不重江东雅集。

东西方文化活动的差异主要在于:东方有雅集,西方有舞会。

商阳又道:「说到雅集,我年已半白,文长先生年过六旬,我们倒是可以学学白居易,序齿不序官,效仿香山九老之会,来一个青桥九老会啊。」

「哈哈哈!」韩尚大笑,「昼明兄,你才五十,学什麽香山九老?就算你年纪够,也不能和白居易等相提并论啊。」

朱寅笑道:「王守仁说,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何况都是土人呢?白居易名气再大,也不是不能效其风雅。」

顾起元很是博学,当即说道:

「稚虎提到王阳明,倒让我想起李势。听说他质疑孔子至圣先师地位,说人之皆为圣人,道学者无异于人,反不如市并小人。」

「其人虽然荒诞,可其语也不可尽废。」

众人听到李势,神色都有点异样。

商阳点头道:「其人之语,的确不可尽废。比如他蔑视八股取土,科举弊端,就令人感同身受。」

何必放下酒杯,神色有点愤愤不平,「童生府取,已无公道。凡欲府取者,

必须求缙绅荐引l,每名价值百金。」

「如今江南,科场失意丶报国无门的读书人比比皆是,雍塞下流,抱一艺而终身不得售,已有书生弃巾之风了。」

「哼,说不定哪一天,我也弃巾而去。」

朱寅却是看着顾起元,问道:

「听说李势曾是神童,十二岁写成《老农老圃论》。太初兄可知,李势今在何处?」

他对李势很感兴趣。

「李势麽—」顾起元微一沉吟,「听闻他眼下在黄州麻城,有人说已经出家,有人说当居士。」

朱寅待要再问,忽然看到康熙走过来。

「主公。」康熙低声道,「有事密报。」

朱寅放下酒杯笑道:「向诸位兄台告个罪,小弟去去就来。」

众人道:「稚虎只管方便。」

朱寅起身来到古松之后,康旭立刻禀报导:

「最新的消息,王瑞芳已经定下了陷害主公的毒计!」

PS:蟹蟹,晚安。好无语,自闭了。求书评,票票。养书的请给个自动订阅。这一章写了端午风俗,不喜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