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除了养鸡场,我还要种天麻和黄芪、薏米等药材,反正这一片山以后还会有很大的开发,不过暂时保密。”
“巧妹,你哪那么多主意?”
“就是啊,你什么会那么多东西?我们听石头婶说,你字也写得特别好。”
“我都快忘了以前那个黑黑瘦瘦的巧妹了,以前也不说话,闷闷的。”
“就是啊,现在巧妹咋的越长越水灵了,跟城里来的姑娘似的。”
“我看也不比七叔家来的那个大学生差。”
坐在院子里的这些老顾客议论纷纷,衡巧都只听着,笑而不语。
学校的退休老师张老师买粥的时候,仔仔细细看衡巧写的介绍,凑过去看了后,又取下纸牌,拿在手里看了好一会。
“老师,您看好了没?”衡巧笑嘻嘻问。
“巧妹子,你这字练过的呀,我细看每一个字,隽永大气,出入深得魏晋之法,点画皆有筋骨,秀润自然而生,没有十年功底,写不出这样好的字!”老师拧紧眉头评价。
衡巧笑着说:“您过奖了,哪有那么好呢!”
吴奶奶和其他几个大姨奶奶都凑过来,一个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赞叹:“是写得好,只不过我们不如张老师,看不懂门路,不会夸。”
刘玉梅在一旁说:“唉,我们家巧妹就是条件差了,没有送她去上大学,她这些年虽然不大说话,闷得干活,但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学习到深夜,肚子里有货呢。”>